檢視 泡泡的化學與數學 的原始碼
←
泡泡的化學與數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使用者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left;"> <font color="black" size="4">吹泡泡是最簡單的遊戲,將洗碗精或肥皂溶在水裡,便可以吹出泡泡。將各種形狀的空心體放到肥皂水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幾何形狀的肥皂膜。                  <br></font><br> <br><br> </div> <videoflash>S3y_lxRyLyw&feature</videoflash> <hr> ==1.現象說明 == 泡泡是洗碗精或肥皂中的介面活性劑組成的雙層模。各種形式的泡泡,都和最小面積有關,例如單一泡泡約為圓形,而圓形是包含相同體積的所有幾何形狀中表面積最小的。各種幾何的泡泡也是某些數學問題的解答。 <br><br> ==2.探究問題 == 泡泡雙層模具有表面張力,張力的大小和方向與泡泡面的彎曲程度有關。藉著吹泡泡,製造各種形狀的泡泡膜,探究泡泡的幾何和數學。利用數學計算,獲得多點之間最短路徑的答案,並利用微分證明之。 <br><br> ==3.實作項目 == *3.1 配置各種肥皂水,比較加入和未加入少量甘油或果糖的洗碗精溶液 ,觀察何者可以吹出較持久、較大的泡泡。 *3.2 在吸管即將要將泡泡吹離之前,將嘴從吸管移開,觀察泡泡有何變化? 將幾個泡泡吹在桌上,讓泡泡相連,描述泡泡相連的表面,以及和空氣接觸的面的形狀。嘗試讓兩個大小不同的泡泡相連,觀察共同表面的形狀。 *3.3 以前述實驗的結果,配置肥皂水於臉盆或水桶中。將以下各種形狀的東西置於泡泡水中,試繪出泡泡膜的形狀。試著打破一或兩個膜,觀察膜面的變化 ::(1) 四面體 (2) 八面體 (3) 長方形 (含兩條繩子,試著旋轉兩支木棒) (4) 雙ㄇ形: *3.4 將以下各種形狀的柱體置於泡泡水中,試繪出泡泡膜的形狀。(1) 正三角形 (2) 正四邊形 及 (3) 正五邊形 ,從透明玻璃面觀察膜面的形狀,其畫出膜與頂點連線的方式,有些形狀會得到不只一種圖形,多試幾次。 ::(1) 正三角形 ::<img style="width:35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2/%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1.png'/> ::(2) 正四邊形 ::::<img style="height:30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6/%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2.png'/> ::(3) 正五邊形 ::<img style="height:35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6/%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3.png'/> <br><br> ==4.分析與結論 == *4.1 我們使用的洗潔精、果糖及甘油的分子式如下,描述(繪出)泡泡的雙層膜(以親水/疏水端圖示),及果糖和甘油在泡泡中的可能位置。 ::<img style="width:350;"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d/%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4.png'/> ::<img style="width:350;"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8/%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5.png'/> *4.2 泡泡內的氣壓比外面的氣壓大或小? 如何證明? 泡泡膜所受的表面張力(如下圖)之方向為何? 以箭頭呈現之。泡泡膜的表面張力和泡泡大小的關係為何? ::<img style="height:35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f/%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6.png'/> *4.3 雙ㄇ形產生的馬鞍形泡泡膜如何穩定的呢? 試以上圖說明知。 *4.4 正多邊柱體的泡泡,其實是以下數學問題的答案(以正方形為例): 一個邊長為l的正方形的四間房子(如下圖),連接它們的馬路之最短距離為何? ::<img style="height:30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8/%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7.png'/> ::上圖中,連接四個點直線長度為 3l。試計算以下三種連線的長度: ::<img style="height:30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3/%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8.png'/> ::從你的計算結果,你認為哪一種圖形可能是最後的答案? 有沒有其他可能的連接法? ::泡泡的形狀如下,設中間線段長度為x: ::<img style="height:30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8/%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9.png'/> ::寫出以x 為變數的總長度 L(x) 表示式: <br><br> ::代入x值計算L(x): :::將x值每隔0.1代入式中,找出最小L(x) 值可能的x範圍,再以每隔0.01代入式中,求出最小L(x) 值及其對應 x 值。 ::<img style="height:40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e/%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10.png'/> <br><br> ::將計算結果繪圖於下 ::<img style="width:350;"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2/%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11.png'/> ::求上圖極低點: ::<img style="width:350;"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8/%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12.png'/> ::<img style="height:50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7/%E6%B3%A1%E6%B3%A1%E7%9A%84%E5%8C%96%E5%AD%B8%E8%88%87%E6%95%B8%E5%AD%B813.png'/> <br><br> ==5.教學目標與評量 == *5.1 能實際配置,操作 ,獲得初步結論。 *5.2 能從實驗中知道泡泡表面張力的方向 ,理解開放的鞍形泡泡膜可以穩定。 *5.3能從正方形的最小路徑的簡易計算,知道其最小路徑的約略形狀 。由此推導出路徑總長公式,並以代入法逼近最短路徑,從操作中體會此數學問題可以利用微分求解。 *5.4 一個進階且開放式的問題,可以讓同學思考: 為什麼泡泡膜的形狀「恰好」是這個數學問題的答案呢? *5.5 另一個進階問題是: 為什麼某些幾何可以製造出不只一種形狀的泡泡膜呢? <br><br> ==6.參考資料 == *6.1 參考文獻 :[1] “冒泡的美” 科學發展月刊 : http://experiment.phys.nchu.edu.tw/EZphysics/ex_h/788-796.pdf :[2] 泡泡的數學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0jxX67ghPA :[3] 楊-拉普拉斯方程式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杨-拉普拉斯公式 <br><br><br><br><br><br><br>
返回「
泡泡的化學與數學
」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