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鳥的能量轉換與流動" 修訂間的差異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font size="5" color="blue"> '''原始設計者:彰師大''' </font>  <table style='border:none'> <tr> <td style="vertical-align:text-top;"> <font size="4">喝水鳥…")  | 
				|||
|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 |||
| 行 9: | 行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d>  | </td>  | ||
<td rowspan="2">  | <td rowspan="2">  | ||
| − | <videoflash>  | + | <videoflash>00tbARazAMY&feature</videoflash>  | 
| 行 46: | 行 29: | ||
==1.現象說明 ==  | ==1.現象說明 ==  | ||
| − | + | 喝水鳥為一裝飾成鳥的玩具,玻璃管內部有密封的彩色液體,鳥的頭及喙以泡棉包覆之。將其放在水杯旁,喝水鳥會反覆地做像是喝水的動作。  | |
<br><br>  | <br><br>  | ||
==2.探究問題 ==  | ==2.探究問題 ==  | ||
| − | + | 喝水鳥反覆喝水的動作,看起來似乎永遠地動下去。然而喝水鳥運動看似沒有能量來源。我們將探討喝水鳥的內容分子的性質,能量如何從外界流入,以及能量與液體分子之間的關係。  | |
<br><br>  | <br><br>  | ||
==3.實作項目 ==  | ==3.實作項目 ==  | ||
| − | *3.1	  | + | *3.1	將喝水鳥頭部的泡棉沾水,放在水杯旁,讓喝水鳥反覆動作。觀察喝水鳥的動作及內部液體的變化,必要時調整喝水鳥高度。若室溫太低(低於25 。C) 時,喝水鳥可能無法運動,可以點蠟燭或開暖氣讓喝水鳥周圍的環境溫度上升。  | 
| − | + | *3.2	喝水鳥的包裝上有內含液體的分子式,將分子式寫下來:    | |
| − | + | *3.3	觀看所附的分子動力學影片,水分子吸收能量而蒸發,其中影片中每秒顯示的運動約發在一皮秒(10-12 秒) 。  | |
| − |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EP-u1PNX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r><br>  | <br><br>  | ||
==4.分析與結論 ==  | ==4.分析與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喝水鳥玻璃瓶中的液體是二氯甲烷(CH2Cl2 ),結構為  | ||
| + | ::<img style="width:250px;"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d/%E5%96%9D%E6%B0%B4%E9%B3%A5%E7%9A%84%E8%83%BD%E9%87%8F%E8%BD%89%E6%8F%9B%E8%88%87%E6%B5%81%E5%8B%952.png'/>  | ||
| + | ::二氯甲烷的沸點是 39 °C,遠低於水的沸點100 °C。前面的分子動力學影片模擬水的蒸發,嘗試解釋為什麼二氯甲烷會比水更容易蒸發。二氯甲烷分子間的吸引程度,和水比較如何?   | ||
| + | *4.2	閱讀以下關於「電負度」的簡介,並探討問題。	   | ||
| + | ::電負度: 電負度 (electronegativity),也稱負電性或陰電性,每一個原子都有其特有的,大於零的電負度數值。電負度越大的原子,在與另一原子鍵結時吸引電子的傾向越強,越具有局部負電,鍵結的另一端則帶局部正電。分子內的局部正負電分布越明顯,越容易彼此吸引電負度沸點較高。電負度順序為: F> O > N, Cl > Br > S > I > C > P > H  | ||
| + | ::從電負度順序,你認為二氯甲烷或水較易具有局部正負電 ?  | ||
| + | *4.3	喝水鳥內的彩色液體看起來逐漸地往上爬,你認為液體分子為什麼會逐漸在液體的上方累積呢?   | ||
| + | *4.4	喝水鳥頭部的泡棉沾水,使得彩色液體更容易往上爬。泡棉沾水的目的為何 ?  | ||
| + | *4.5	試述喝水鳥運動過程中,二氯甲烷反覆變化的過程中能量的流動。根據你的敘述,試討論: 如果喝水鳥內部的液體換成水或酒精,喝水鳥會動嗎? 為甚麼 ?  | ||
<br><br>  | <br><br>  | ||
==5.教學目標與評量 ==  | ==5.教學目標與評量 ==  | ||
| − | *5.1	  | + | *5.1 能從電負度差異,判斷水分子的局部正負電分立程度大於二氯甲烷,前者有較大的分子間吸引力。  | 
| − | *5.2	  | + | *5.2 能知道二氯甲烷因分子間吸引力較小,沸點較低且蒸氣壓較水為高。  | 
| − | *5.3	  | + | *5.3 能知道外部氣體的能量流向喝水鳥,喝水鳥的頭部泡棉將二氯甲烷氣體降溫使其凝結,讓二氯甲烷液體向上累積。  | 
| − | |||
<br><br>  | <br><br>  | ||
| 行 112: | 行 66: | ||
==6.參考資料 ==  | ==6.參考資料 ==  | ||
| − | *6.1	參考文獻  | + | *6.1 參考文獻  | 
| − | :[1]   | + | ::[1] 喝水鳥簡介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5%AE%E6%B0%B4%E9%B8%9F  | 
| − | :[2]   | + | ::[2]  蒸氣壓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B8%E6%B0%A3%E5%A3%93  | 
| − | + | ::[3] 二氯甲烷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6%B0%AF%E7%94%B2%E7%83%B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r><br><br><br><br><br><br>  | <br><br><br><br><br><br><br>  | ||
於 2019年12月16日 (一) 18:58 的最新修訂
原始設計者:彰師大
| 
 喝水鳥不斷地喝水的動作,和分子間的吸引力、分子的蒸氣壓、能量的流動有關。 
  | 
 
 
  | 
1.現象說明
喝水鳥為一裝飾成鳥的玩具,玻璃管內部有密封的彩色液體,鳥的頭及喙以泡棉包覆之。將其放在水杯旁,喝水鳥會反覆地做像是喝水的動作。
2.探究問題
喝水鳥反覆喝水的動作,看起來似乎永遠地動下去。然而喝水鳥運動看似沒有能量來源。我們將探討喝水鳥的內容分子的性質,能量如何從外界流入,以及能量與液體分子之間的關係。
3.實作項目
- 3.1 將喝水鳥頭部的泡棉沾水,放在水杯旁,讓喝水鳥反覆動作。觀察喝水鳥的動作及內部液體的變化,必要時調整喝水鳥高度。若室溫太低(低於25 。C) 時,喝水鳥可能無法運動,可以點蠟燭或開暖氣讓喝水鳥周圍的環境溫度上升。
 - 3.2 喝水鳥的包裝上有內含液體的分子式,將分子式寫下來:
 - 3.3 觀看所附的分子動力學影片,水分子吸收能量而蒸發,其中影片中每秒顯示的運動約發在一皮秒(10-12 秒) 。
 
4.分析與結論
- 4.1 喝水鳥玻璃瓶中的液體是二氯甲烷(CH2Cl2 ),結構為
 

- 二氯甲烷的沸點是 39 °C,遠低於水的沸點100 °C。前面的分子動力學影片模擬水的蒸發,嘗試解釋為什麼二氯甲烷會比水更容易蒸發。二氯甲烷分子間的吸引程度,和水比較如何?
 
- 4.2 閱讀以下關於「電負度」的簡介,並探討問題。
 
- 電負度: 電負度 (electronegativity),也稱負電性或陰電性,每一個原子都有其特有的,大於零的電負度數值。電負度越大的原子,在與另一原子鍵結時吸引電子的傾向越強,越具有局部負電,鍵結的另一端則帶局部正電。分子內的局部正負電分布越明顯,越容易彼此吸引電負度沸點較高。電負度順序為: F> O > N, Cl > Br > S > I > C > P > H
 - 從電負度順序,你認為二氯甲烷或水較易具有局部正負電 ?
 
- 4.3 喝水鳥內的彩色液體看起來逐漸地往上爬,你認為液體分子為什麼會逐漸在液體的上方累積呢?
 - 4.4 喝水鳥頭部的泡棉沾水,使得彩色液體更容易往上爬。泡棉沾水的目的為何 ?
 - 4.5 試述喝水鳥運動過程中,二氯甲烷反覆變化的過程中能量的流動。根據你的敘述,試討論: 如果喝水鳥內部的液體換成水或酒精,喝水鳥會動嗎? 為甚麼 ?
 
5.教學目標與評量
- 5.1 能從電負度差異,判斷水分子的局部正負電分立程度大於二氯甲烷,前者有較大的分子間吸引力。
 - 5.2 能知道二氯甲烷因分子間吸引力較小,沸點較低且蒸氣壓較水為高。
 - 5.3 能知道外部氣體的能量流向喝水鳥,喝水鳥的頭部泡棉將二氯甲烷氣體降溫使其凝結,讓二氯甲烷液體向上累積。
 
6.參考資料
- 6.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