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全民科學平台計畫/推動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全民科學平台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8: 行 18:
 
*#問題討論需要因著帶領者和學習者關係與學習者的學習脈絡改變而改變。
 
*#問題討論需要因著帶領者和學習者關係與學習者的學習脈絡改變而改變。
 
*#經驗類活動、比賽類活動、研究類活動與專題類活動需要標明與區分
 
*#經驗類活動、比賽類活動、研究類活動與專題類活動需要標明與區分
 +
 +
===活動分類===
 +
我認為活動至少要分出這幾類
 +
*經驗類活動
 +
**經驗、歸納的學習階段、引導對話與實際情境是重要的
 +
**探究問題會以那個多那個少,比較為主,不宜以解釋的問題作為探討
 +
 +
*比賽類活動
 +
**有一些理論基礎,試圖解決某個問題、達成某些目的,同儕是重要的,要注意比較心態
 +
**探究問題以分享方法與過程為主,探討成功的經驗,分享如何解決了某個問題
 +
 +
*研究類活動
 +
**理論理論對話,經驗理論對話
 +
**前者會重於研究、猜想反駁設計實驗、數據分析誤差等等。後者會重於證實或推翻理論,也就是說,如何知道理論的條件、經驗知識如何被理論解釋等
 +
**探究問題會就較可以問理論解釋的問題(在這之前的階段十分不宜),例如說酒精為何能夠燃燒、膠水硼砂球為何有彈性等
 +
 +
 +
 +
*專題(比較不會出現於全民科學平台)
 +
**重在發表

於 2019年2月20日 (三) 07:56 的修訂

一、平台宗旨

  • 建立一個可持續維運 10 年以上的「動手做科學」的學習資源分享平台。
  • 維運一個與此平台互相支持的社群。
  • 推廣國內外人士運用此平台的資源成就或增進科學之學習。
    • 應是學習不是填鴨
    • 問題探究事項:應該用經驗知識問題取代系統知識問題
    • 應用探索實驗取代填鴨/操作實驗
    • 應用引導推測甚至建立理論的學習脈絡(人本)而非課程/知識理論灌輸(科本)來建構實驗方式
  • 動手做實驗的目的是回到人本質的探究,而非知識或理論的灌輸,因此
    1. 不是應用知識操作實驗的過程(不同階段)。而是人在學習過程的最基礎一塊:經驗知識的累積;並整理統整並與系統知識對話的過程
    2. 問題探究不是知識的灌輸與回答,不是理論知識怎麼說的的標準答案,而是觀察的整理,經驗知識的累積與連結,是更進一步的與其他經驗知識對話或與理論知識對話
    3. 不是為課堂傳遞系統知識之不完整與不足,而是為建立屬於生命個體的系統知識,使之能與人類智慧結晶之系統知識對話。
  • 於是
    1. 很多實驗要重寫,(因為舊式的教育已經過時,要求標準答案的時代已經過去)
    2. 問題討論需要因著帶領者和學習者關係與學習者的學習脈絡改變而改變。
    3. 經驗類活動、比賽類活動、研究類活動與專題類活動需要標明與區分

活動分類

我認為活動至少要分出這幾類

  • 經驗類活動
    • 經驗、歸納的學習階段、引導對話與實際情境是重要的
    • 探究問題會以那個多那個少,比較為主,不宜以解釋的問題作為探討
  • 比賽類活動
    • 有一些理論基礎,試圖解決某個問題、達成某些目的,同儕是重要的,要注意比較心態
    • 探究問題以分享方法與過程為主,探討成功的經驗,分享如何解決了某個問題
  • 研究類活動
    • 理論理論對話,經驗理論對話
    • 前者會重於研究、猜想反駁設計實驗、數據分析誤差等等。後者會重於證實或推翻理論,也就是說,如何知道理論的條件、經驗知識如何被理論解釋等
    • 探究問題會就較可以問理論解釋的問題(在這之前的階段十分不宜),例如說酒精為何能夠燃燒、膠水硼砂球為何有彈性等


  • 專題(比較不會出現於全民科學平台)
    • 重在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