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磷光" 修訂間的差異
| 行 64: | 行 64: | ||
==	2.探究問題(此為引導,學習者必須要提出合理的假說)==  | ==	2.探究問題(此為引導,學習者必須要提出合理的假說)==  | ||
| − | *  | + | *認識生活中的螢光和磷光,前者為效率高的放光,後者為效率低的放光。藉由了解螢光棒將化學能轉變成光能,讓同學了解能量的不同型式的轉換。希望學生能經由探索及文獻有能力回答以下問題:  | 
| + | *2.1	驗鈔筆可以用來辨別鈔票真偽,鈔票上的螢光是單一顏色嗎? 兩張百元鈔上面的螢光圖案是相同的嗎?  | ||
| + | *2.2	螢火蟲和「馬祖藍眼淚」也會放光,這些光比較像是螢光或磷光呢? 為什麼螢火蟲的光一閃一閃的呢?  | ||
| + | *2.3	為什麼螢光棒的螢光可以持續,而魯米諾的螢光卻瞬間消失呢?  | ||
| + | *2.4	為什麼螢光棒的螢光可以持續,而魯米諾的螢光卻瞬間消失? (因前者有從化學反應而得的能量,見進階知識) 。  | ||
| + | |||
==	3.實作項目==  | ==	3.實作項目==  | ||
| 行 74: | 行 79: | ||
**3.1.2	用紫外光手電筒照射這些物品,將光源移開觀察之。放光的時間有沒有差 別?  | **3.1.2	用紫外光手電筒照射這些物品,將光源移開觀察之。放光的時間有沒有差 別?  | ||
**3.1.3	用紫外光照射使用過的和未使用過的螢光棒,注意二者皆放出螢光。  | **3.1.3	用紫外光照射使用過的和未使用過的螢光棒,注意二者皆放出螢光。  | ||
| − | + | ||
</td>  | </td>  | ||
| 行 86: | 行 91: | ||
**3.2.3	關掉燈光,取100 mL溶液A,緩緩地倒入溶液B中,觀察發光情形。  | **3.2.3	關掉燈光,取100 mL溶液A,緩緩地倒入溶液B中,觀察發光情形。  | ||
**3.2.4	分別將未反應的溶液A和前一步驟完全反應後的混合溶液,用紫外光照射,觀察兩者是否釋放光。  | **3.2.4	分別將未反應的溶液A和前一步驟完全反應後的混合溶液,用紫外光照射,觀察兩者是否釋放光。  | ||
| − | |||
**3.2.5	取上面100 mL的溶液A,與100 mL的消毒用雙氧水(3% H2O2)混合於噴霧瓶中。  | **3.2.5	取上面100 mL的溶液A,與100 mL的消毒用雙氧水(3% H2O2)混合於噴霧瓶中。  | ||
**3.2.6	關掉燈光,將溶液噴在赤血鹽溶液上(或將少許赤血鹽置於潮濕的衛生紙上),觀察發光情形。  | **3.2.6	關掉燈光,將溶液噴在赤血鹽溶液上(或將少許赤血鹽置於潮濕的衛生紙上),觀察發光情形。  | ||
| − | + | ||
</td>  | </td>  | ||
| 行 98: | 行 102: | ||
| − | ==	4.  | + | ==	4.分析與結論==  | 
| + | |||
| + | *4.1	光源移開後持續放光的是磷光,立即消失的放光是螢光。  | ||
| + | *4.2	通寧汽水含有「奎寧」,奎寧會釋放螢光。  | ||
| + | *4.3	使用過的螢光棒也會在紫外光照射下釋放螢光,因為螢光棒的螢光分子吸收外在化學反應的反應熱激發至激發態,再從激發態放光至基態,螢光分子沒有改變,因此在紫外光照射下也會釋放螢光。  | ||
| + | *4.4	魯米諾分子必須先在鹼性溶液中氧化成不穩定分子的激發態,放光後的分子隨即分解故不具螢光性。  | ||
| + | *4.5	血液中的鐵離子會催化魯米諾放光,我們用赤血鹽(K₃[Fe(CN)₆])代替真正的血液。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螢光來偵測犯罪現場的殘留血液。  | ||
| + | |||
| − | + | ==	5.教學目標與評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學生能配置藥品,操作實驗。  | ||
| + | *5.2	學生能指出生活中二至三種螢光和磷光物質,並能夠分辨別它們。  | ||
| + | *5.3	查詢文獻後在紙上繪出二至三個染料分子的結構,指出它們的相似處。  | ||
| − | ==	  | + | ==	6.參考資料==  | 
| − | *[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27433   | + | *6.1 參考文獻  | 
|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minol 魯米諾]  | + | **[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27433 化學教室活動:從馬祖藍眼淚學習螢光和磷光”:<<台灣化學教育>>2018年,第25期]  | 
|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w_stick 螢光棒]  |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minol 魯米諾]  | 
|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low_stick 螢光棒]  | ||
| − | + | *6.2進階知識  | |
| − | *6.1 分子自發放光  | + | **6.2.1 分子自發放光  | 
| − | **當分子吸收光的能量而從分子基態(ground state)轉至激發態(excited state)時,激發態會以自發放光(spontaneous emission)的方式釋放能量,激發態和基態的自旋多重度(spin multiplicity)相同的放光稱為螢光,激發態和基態的自旋多重度不相同的放光則稱為磷光。  | + | ***當分子吸收光的能量而從分子基態(ground state)轉至激發態(excited state)時,激發態會以自發放光(spontaneous emission)的方式釋放能量,激發態和基態的自旋多重度(spin multiplicity)相同的放光稱為螢光,激發態和基態的自旋多重度不相同的放光則稱為磷光。  | 
| − | **自發放光的效率,正比於「躍遷偶極矩」(transition dipole moment) 的平方及躍遷頻率的三次方:  | + | ***自發放光的效率,正比於「躍遷偶極矩」(transition dipole moment) 的平方及躍遷頻率的三次方: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1/%E8%9E%A2%E5%85%892.png'/>;    | <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1/%E8%9E%A2%E5%85%892.png'/>;    | ||
| 行 141: | 行 152: | ||
<tr>  | <tr>  | ||
<td style="vertical-align:text-top;">  | <td style="vertical-align:text-top;">  | ||
| − | *6.2 魯米諾分子放光原理  | + | **6.2.2 魯米諾分子放光原理  | 
| − | **魯米諾(luminol)在鹼性環境中氧化,釋出氮氣,轉變成過氧化物的激發態。此激發態放出螢光成為基態後分解。  | + | ***魯米諾(luminol)在鹼性環境中氧化,釋出氮氣,轉變成過氧化物的激發態。此激發態放出螢光成為基態後分解。  | 
| 行 154: | 行 165: | ||
<tr>  | <tr>  | ||
<td style="vertical-align:text-top;">  | <td style="vertical-align:text-top;">  | ||
| − | *6.3 螢光棒放光原理  | + | **6.2.3 螢光棒放光原理  | 
| − | **螢光棒中含有草酸苯酯和染料(dye)的混合液,以及一支裝著雙氧水的玻璃管。折斷玻璃管後,雙氧水和草酸苯酯反應產生下圖中的過氧化物,這個不穩定的分子分解成兩個二氧化碳,並將多餘的能量傳給染料,染料成為激發態(dye*)並放出螢光。  | + | ***螢光棒中含有草酸苯酯和染料(dye)的混合液,以及一支裝著雙氧水的玻璃管。折斷玻璃管後,雙氧水和草酸苯酯反應產生下圖中的過氧化物,這個不穩定的分子分解成兩個二氧化碳,並將多餘的能量傳給染料,染料成為激發態(dye*)並放出螢光。  | 
於 2019年8月6日 (二) 11:30 的修訂
原始設計者:彰師大
| 
 認識生活中的螢光和磷光,前者為效率高的放光,後者為效率低的放光。藉由了解螢光棒將化學能轉變成光能,讓同學了解能量的不同型式的轉換。 
 實驗材料: 
  | 
 
 
  | 
1.現象說明
 
 圖一: 以紫外光照射螢光和磷光物質  | 
2.探究問題(此為引導,學習者必須要提出合理的假說)
- 認識生活中的螢光和磷光,前者為效率高的放光,後者為效率低的放光。藉由了解螢光棒將化學能轉變成光能,讓同學了解能量的不同型式的轉換。希望學生能經由探索及文獻有能力回答以下問題:
 - 2.1 驗鈔筆可以用來辨別鈔票真偽,鈔票上的螢光是單一顏色嗎? 兩張百元鈔上面的螢光圖案是相同的嗎?
 - 2.2 螢火蟲和「馬祖藍眼淚」也會放光,這些光比較像是螢光或磷光呢? 為什麼螢火蟲的光一閃一閃的呢?
 - 2.3 為什麼螢光棒的螢光可以持續,而魯米諾的螢光卻瞬間消失呢?
 - 2.4 為什麼螢光棒的螢光可以持續,而魯米諾的螢光卻瞬間消失? (因前者有從化學反應而得的能量,見進階知識) 。
 
3.實作項目
 
  | 
 
  | 
4.分析與結論
- 4.1 光源移開後持續放光的是磷光,立即消失的放光是螢光。
 - 4.2 通寧汽水含有「奎寧」,奎寧會釋放螢光。
 - 4.3 使用過的螢光棒也會在紫外光照射下釋放螢光,因為螢光棒的螢光分子吸收外在化學反應的反應熱激發至激發態,再從激發態放光至基態,螢光分子沒有改變,因此在紫外光照射下也會釋放螢光。
 - 4.4 魯米諾分子必須先在鹼性溶液中氧化成不穩定分子的激發態,放光後的分子隨即分解故不具螢光性。
 - 4.5 血液中的鐵離子會催化魯米諾放光,我們用赤血鹽(K₃[Fe(CN)₆])代替真正的血液。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螢光來偵測犯罪現場的殘留血液。
 
5.教學目標與評量
- 5.1 學生能配置藥品,操作實驗。
 - 5.2 學生能指出生活中二至三種螢光和磷光物質,並能夠分辨別它們。
 - 5.3 查詢文獻後在紙上繪出二至三個染料分子的結構,指出它們的相似處。
 
6.參考資料
- 6.2進階知識
- 6.2.1 分子自發放光
- 當分子吸收光的能量而從分子基態(ground state)轉至激發態(excited state)時,激發態會以自發放光(spontaneous emission)的方式釋放能量,激發態和基態的自旋多重度(spin multiplicity)相同的放光稱為螢光,激發態和基態的自旋多重度不相同的放光則稱為磷光。
 - 自發放光的效率,正比於「躍遷偶極矩」(transition dipole moment) 的平方及躍遷頻率的三次方:
 
 
 - 6.2.1 分子自發放光
 
; 
為電偶極矩算符,其在各方向的分量為

qi為分子各原子的電荷,xi為各原子相對於分子的質量中心的x分量。自發放光的效率為零者,稱為「禁止躍遷」(forbidden transition)。自發放光的效率不為零者,則稱為「允許躍遷」(allowed transition)。螢光的放光效率通常都很高,螢光物質吸收光之後迅速放光。磷光僅能藉著「自旋-軌域偶合」(spin-orbit coupling)機制以極低的效率放光,因此磷光物質吸收光之後會放光一段頗長的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