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學科學/物質科學I/物質的組成
目錄
開場
- 看一下課程簡介
- 練習使用「網路檔案櫃」
- 區網 wifi :jendo_a,密碼現場說明
本日活動
一、穿不過去
(一)先備知識
- 原子半徑/原子核半徑比例,「鈾」的是26634倍,而「氫」是60250倍,平均是43442倍。原子核(10-15M)如果放大到一個人的大小,原子核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台北到新竹間的距離。
- 拉塞福用阿爾法粒子打白金箔紙,每8000個阿爾法粒子,就有一個粒子會大角度散射,而其它粒子都直直地衝過白金箔紙。
(二)操作
- 請兩組同學各推派一位代表,各自決定自己的方向和位置,且彼此不能溝通。但維持和老師溝通。
- 請老師指導,不斷調整兩位同學的位置和方向,直到兩位同學的向前方向會彼此相交為止。
- 請上述兩組同學擔任示範組,每位同學均扮演「固體的原子核」:
- 每一組同學扮演一件「固體」的原子核。
- 由上一點的代表同學為中心,同組同學用皮尺維持間距 10 公尺,並對齊排列,模擬固體表面。
- 請同學想像:事實上,下一顆原子核應該遠在新竹而不是 10 公尺外。
- 兩組同學(兩件固體)相向運動,每運動一步,就與同組同學對齊一次。
- 觀察兩組同學是否會進入彼此固體表面的內部。
(三)探究問題
- 當原子核的間距越大,兩個接觸的固體應該越容易彼此進入對方的表面,甚至彼此穿過對方,但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觀察不到這種現象?
- 如果人如原子核的大小,電子的大小還小於一元的銅板,在台北與新竹間放 20 個一元銅板,即使它們能繞行原子核運動,它們能擋住固體表面相互進入彼此內部嗎?
二、粒子、波雙重性
(一)先備知識
- 光子和電子都具有:粒子/波雙重性,會出現類似的雙狹縫干涉條紋。
- 都遵守:λ =h/p ,波長=普朗克常數/動量
- 對光子來說波振輻的大小代表電磁場的大小。
- 對電子來說,波振輻的平方等於等於電子出現的機率。
- 在微光世界中,電子是可以「同時」出現在甲地,也「同時」出現在乙地,只是分別在甲地與乙地被找到的機率各有不同,其出現機率由波函數表達。
- 1927年,貝爾實驗室將電子射向鎳結晶,發現其繞射圖譜電子被證實有波的性質。
- 1999年,富勒烯被測出有波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