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學平台/物質科學II/公開課成果集"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全民科學平台
前往: 導覽搜尋
(「動手學科學/物質科學II」的課程設計)
行 126: 行 126:
  
 
==「動手學科學/物質科學II」的課程設計==
 
==「動手學科學/物質科學II」的課程設計==
 +
(待補)
 +
==成果==
 +
===(一)實作成果===
 +
(待修改)
 +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80'>
 +
<tr bgcolor=#ffff66>
 +
<th width='170'>Tracker-自由落體</th>
 +
<th width='170'>自走車</th>
 +
<th width='170'>分子球桿模型</th>
 +
        <th width='170'>電子軌域模型</th>
 +
 +
</tr>
 +
 +
<tr>
 +
<td>
 +
<img src='http://science4everyone.net/s4e/公開課pic/108物質科學I/1120動位能轉換(二)/Tracker-自由落體.jpg' width='170' height='107'/>
 +
</td>
 +
<td>
 +
<img src='http://science4everyone.net/s4e/公開課pic/108物質科學I/1127基本電路/自走車大合照.jpg'  width='170' height='107'/>
 +
</td>
 +
<td>
 +
<img src='http://science4everyone.net/s4e/公開課pic/108物質科學I/1106物質的態/成果/C2H5OH.jpg' width='170' height='227'/>
 +
</td>
 +
<td>
 +
<img src='http://science4everyone.net/s4e/公開課pic/108物質科學I/1218尺度/CO2.jpg' width='170' height='227'/>
 +
</td>
 +
</tr>
 +
<tr>
 +
<td>
 +
兩個同學正在使用
 +
</td>
 +
<td>
 +
學員與老師以及自走車作品合照
 +
</td>
 +
<td>
 +
C2H5OH的分子球桿模型
 +
</td>
 +
<td>
 +
CO2(二氧化碳)的電子軌域模型
 +
</td>
 +
</tr>
 +
</table>
 +
 +
 +
===(二)影片===
 +
(待補)
 +
===(三)、證書===
 
(待補)
 
(待補)

於 2022年5月24日 (二) 03:56 的修訂

前言

本成果集為全民科學平台的2019年下半年所舉辦之「物質科學 - 公開課I」之成果。成果集包含前言、全民科學平台的理念與作法、課程設計、學員成果與迴響、未來工作與展望此五個章節。

一、規畫公開課

本全民科學平台蒐集了很多「動手做活動」,並放在網路上公開給大家使用。單純將「動手做活動」放到網頁上,並不容易幫助到人們對科學的學習,也不易得到教學現場的青睞,獲得大家的認同與採用。

所以我們將一系列完整的「科學觀念」串接成九週的課程,並且選出能適當傳達這些觀念的「動手做活動」,並將探究問題完整化。公開招募學員,並實際教教看。教學的結果,一方面當作活動調整的依據,一方面也做為平台運用的示範。

九週的課程設計如下:(待補)

二、將學員分為兩組

本次物質科學課程,鼓勵親子共學,也接受混齡學習,班級中的同學年紀分佈很廣;所以我們採用「一班兩制」的教學設計。我們將學員分成「學習組」和「體驗組」,學分組的學員為國小五年級以上,參與組的學員小五以下居多。我們給予兩組不同難度的任務,以滿足他們不同年齡層的學習需求。

以下表列這兩組的區別:

組別 學習組 體驗組
評量 需要通過評量 不需要通過評量
難易 實驗較為困難 實驗較為簡單
主題 會講述實驗背後的原理 以體驗為主
作業 獨立完成作業 家長或助教協助

全民科學平台的理念與作法–附「運作生態系」

本章將詳細介紹「全民科學平台」,包含平台理念與運作情況。

一、理念

(一)平台描述概要

  • 建立一個可持續維運 10 年以上,支援「動手學科學」的學習資源分享平台。
  • 維運一組與此平台互相支持的社群。
  • 推廣國內外人士運用此平台的資源,以成就或增進科學之學習。
  • 為實現以上宗旨:
    1. 本平台採 Mediawiki。
    2. 本平台內容採 CC 授權。

(二)CC授權的精神與作法

創用 CC 是一種對「不特定對象」的使用授權,但使用者在運用人家著作時要遵守四項交代:包括必須「姓名標示」、對可不可以「商業性」利用的交代、對可不可以「改作」的交代、以及要求以「相同方式分享」的交代,其意思與圖示分別為:

  1. 姓名標示:使用者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2. 非商業性:有這個圖示,使用者「不得」以獲取商業利益或私人金錢報酬為主要目的來利用作品。沒有這個圖示的作品,大家可以商業利用。
  3. 禁止改作:有這個圖示,使用者「不得」變更、變形或修改作品。
  4. 相同方式分享:若使用者變更、變形或修改本著作,則僅能依同樣的授權條款來散布該衍生作品。即你改作後的衍生作品也必須允許後面的人繼續改作。


全民科學平台所使用的CC授權是「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包括商業性利用)。若使用者修改該著作時,其改作後的衍生作品也必須允許後面的人繼續改作。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所以在每一個活動頁的最前面,我們都寫上了原始設計者的姓名,以保障原始設計者的權益。 詳見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

二、運作生態系簡易圖示

推動一個這麼大的平台計畫,我們需要許多人與單位的支持,才足以使我們繼續前進。本計畫之支持單位為:

(一)信誼基金會

信誼基金會贊助我們平台的基本營運經費。

(二)財團法人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提供專案管理、部分辦公場地、人脈、動手學科學活動來源。

(三)自主學習共享平台

  • 免費提供「動手學科學」公開課:開課、選課、典藏、認證等各種服務。
  • 此平台是公益性平台,其理念為:
    1. 課通天下,大家都能在這個平台上開課、選課;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想下,分享彼此的課程給彼此的子弟,用天下的資源來幫助台灣的孩子們學習。
    2. 橋接體制學校與實驗教育,使實驗教育發展與108課綱實施連成一體,實現「今日實驗教育,明日公共教育」的理想。

(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提供本平台運作人力、運作人力培訓、開課場地、開課器材儲備與運用。

振鐸學會目前正努力橋接體制內、外的教育,試圖用「自主學習典範」去混搭「師徒教學典範」。也可趣稱想以「土雞典範」取代「飼料雞典範」,強調自主學習和實作能力,就是基本上學生可以做的就交給學生做。

(五)其他

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供補助。

三、動手學科學的實踐

(一)四個特色

我們的理念是希望能夠在中小學中,帶出一種新的科學學習典範,這種科學習典範包括四個特色:

1.科學跟生活的連結

同學們可以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跟物品來學習科學。在過往的科學學習過程裡,同學們的腦筋存在一個切換開關,他進教室或者穿上白色實驗袍之後就切入那個科學課上課狀態,到了日常生活中他就切到日常生活狀態,兩者是不相連的,學生只會把在科學課的內容跟他的考試相連結,而不會跟他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種現象相連結。

2.動手做

希望讓同學養成動手做的習慣,因為我們發現在學習科學的過程,同學如果是透過動手做活動(Learning by Doing),他對這些科學原理的認識會更深刻、長久。

3.探究問題

希望同學在上每一堂課動手作之餘能夠做更多探究與思考,所以我們在每個單元都設計了若干個探究問題,讓同學思考為什麼。

4.線上公開

課程所有的設計全部放在遠哲全民科學平台上面,然後用 CC 授權釋出,希望透過分享的精神,讓所有人都可以藉由這些教材學習科學;並且依自己的脈絡與情境,將教材改作成適合自己的樣子。

(二)實踐

1.架設網站平台

網址:http://science4everyone.net/ 網站功能:

  1. 科學活動牆:讓民眾可以更方便的取得各種科學活動
  2. 公開課報名:公開課的報名系統
  3. 工作人員協力:包含教師社群與編輯群的各項協力工作
2.開設課程

適時選擇、串接各科的科學觀念,選用適合的活動,構成八到十週的課程,並公開招募學員,實際教教看。同時與各方合作,合格者授予學分。

3.培訓工作人員

定期招募工作人員,以補充代謝。並對工作人員施以平台維護、程式撰寫、wiki 書寫、HTML,SVG,共享圖照運用…等教育訓練。

4.廣告宣傳

將公開課的過程,拍攝、並剪成宣傳短片,再透過 FB,Line,IG,Youtube 來宣傳本平台在學科學習上的利用價值。

「動手學科學/物質科學II」的課程設計

(待補)

成果

(一)實作成果

(待修改)

Tracker-自由落體 自走車 分子球桿模型 電子軌域模型

兩個同學正在使用

學員與老師以及自走車作品合照

C2H5OH的分子球桿模型

CO2(二氧化碳)的電子軌域模型


(二)影片

(待補)

(三)、證書

(待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