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趣/下坡玩具

出自 全民科學平台
於 2018年3月1日 (四) 07:30 由 張又懿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三、活動一:振動下坡慢慢走)
前往: 導覽搜尋

一、目的

以規定的材料設計並製作步行下坡、振動下坡玩具,經由調整重心位置、質量分布、轉動角度等使下坡玩具分別於活動一、二能以最慢及最快速度一步一步往下走。藉以熟練操作技能、體會科學原理、啟發創造力、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原理

重心、力矩、摩擦力

三、活動一:振動下坡慢慢走

(一)場地:=

於無風場所放置一穩固不搖晃的課桌,桌面平整且盡量保持水平。裁判與參賽者分別坐在 桌子兩邊之椅子上,椅子與桌子不得相連或接觸以免干擾競賽進行。競賽時斜坡置於桌面中央並以側邊向著參賽者及裁判。

(二)使用材料:=

  1. 大會提供:評審使用器材:碼錶。各組材料:竹籤 6 支(和活動二共用)、黏土 60 克(和活動二共用)、吸管 3 支、塑膠板A4 大小 1 張、西卡紙A4大小 1 張、塑膠瓦愣板(60 公分X20 公分)(和活動二共用)。
  2. 學生自備:膠帶、黏著劑等黏貼器材、切割墊、切割工具、尺、秤重裝置等。

(三)製作說明

  1. 取一張塑膠墊板或西卡紙,參照圖一的尺寸剪裁。
  2. 寬 1cm、長 5cm 的部分是「四肢」,往下摺。頭尾則分別朝上與朝下摺,完成後寫上A、B、C的編號,如圖二。
  3. 取一竹籤,以膠帶黏貼在「身體」的中央,然後在竹籤兩端黏上少許黏土。調整適當位置及黏土重量,振動下坡作品就完成了。
  4. 每個參賽同學都要製作一個振動下坡作品,評分時使用,這三個作品必須使用兩種材質,比如說一個用西卡紙作,另外兩個用塑膠板作,或者是兩個用西卡紙作,另外一個用塑膠板作。
  5. 圖一尺寸僅供參考,參賽同學在維持作品四隻腳的情況下,可以改變振動下坡作品的尺寸、比例與配重,調整讓它下坡的速度越慢,成績越高。
  6. 現場利用大會提供的塑膠瓦愣板,製作一個斜面,練習及評分時使用。斜面長度為 60 公分、寬度 20 公分、距離斜面頂端 15 公分處畫一條橫線,作起跑線,起跑線的高度可以在 11~16 公分之間,各組自行調整。在起跑線下方,以 0.5mm 麥克筆,每間隔 5 公分畫一條橫線(橫線粗細約 0.5mm),總共分為 9 格,由上而下寫上 1~9 的編號,作為活動二評分使用。(★請特別注意:斜坡板僅可畫上橫線,除此之外不能進行任何加工、翻摺或切割)

(四)競賽說明

  1. 當評分人員說計時開始的時候,參賽同學拿著自己的作品,輪流測試、調整。
  2. 準備好時,要跟評分人員說“挑戰”,評分人員說“開始”,即進行操作。如果沒說“挑戰”,將視為測試,結果不列入競賽成績。
  3. 評分時作品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可以超過起跑線,必須調整符合規定後才能評分。移動距離為 10 公分,起跑線往下 10 公分即為終止線。當參賽同學啟動振動下坡作品時,評分人員即開始計時,作品如果中途停止或走到終點,計時立刻停止。
  4. 每一參賽者輪流用自己製作的振動下坡作品評分,每人至少挑戰一次,最多三次。(若作品無法上場挑戰,則扣該隊總秒數 20 秒)
  5. 下坡行走作品開始前進,到停下來或走到斜面終點所經歷的時間,就是該次的競賽成績。
  6. 每個競賽成績最高為一分鐘,當振動下坡作品已經走了一分鐘尚未停止,評分人員告知參賽選手將作品取下,成績以 60 秒計算,並進行下一次的評分。
  7. 若評分人員測得秒數和參賽者自測秒數相差2秒以上,參賽者可要求重測,若重測後秒數沒有增加(亦成績沒進步),則扣總秒數 30 秒。
  8. 由隊長挑選出每位選手最佳成績一次,三次累計總秒數即為活動一成績。

四、活動二:步行下坡輕鬆走

五、競賽說明

六、評等

七、給評分者的建議

八、給競賽者的意見